安全电子产品:小产品靠事故,大产品靠政策

  • 2017-01-19 15:00
  • 来源:CarCAV.com
  • 作者:CarCAV
  • 责任编辑:CarCAV
    刚刚政府相关部门的一纸法规预发布,不温不火的胎压监测就迅速火爆起来,可见政策对于汽车安全电子产品市场的巨大影响力,而这种影响在之前的电子狗、蓝牙免提上都精彩上演过。行车记录仪虽然没有确切的政策作用,但是把行车记录仪影像作为交通事故取证也是作了明文规定的,这很大程度加速了行车记录仪的装配。其他像360全景、右侧视、手机舒适进入(手机控车)、ADAS之类的产品与应用,也有各种各样的交通事故、行车痛点来推动市场的发展。由此可见,汽车安全电子产品大产品靠政策,小产品靠事故一点没错。这里的大小并不是说产品的形态,而是指市场的需求量级。



行车记录仪,销量之王

    先来看看新车记录仪。百度指数、淘宝指数都是居高不下,在所有汽车电子产品里面遥遥领先,足以可见他的全民需求属性。

    碰瓷、路怒症是这个产品最大的推手。因为打击的严厉,付出成本越来越高,碰瓷事件有下降的趋势。一些行车记录仪厂商为了营销,安排了一些表演性的碰瓷,以小视频在微信、微博等社交圈传播。而路怒症却不时发作,给了一些厂商借机“碰瓷”营销的机会。每当有热门事件,总有厂商出来认领,宣称是自己的产品拍摄的,借机再推推产品,表明产品的性能。

    行车记录仪没让厂商赚大钱。这个市场的爆发没有征兆,所以能做好充分准备的厂商并不多。市场的爆发,伴随着厂商的蜂拥而至。一看产品,实在很难分辨出大的差异,主打就是那个功能,不需要费口舌做消费者教育,大家都懂。想做高价,品牌没支撑,因为压根没来得及做品牌积累。那就只有一条,做爆款,拉销量。这个套路几乎被所有厂商摸透了,玩坏了。价格的混战,难有大的赢家,家家有量能赚钱,玩的是机海战术。

    行车记录仪主流价位:300-400元。打开京东、淘宝天猫,搜索行车记录仪这个关键字,能拉出大量的产品,琳琅满目,眼花缭乱,价格从几十块到几千都有。几十块的除了做礼品,买来自己用就没必要了。引用知乎某位网友的话说,这些产品白天还凑合,晚上就抓瞎。至于上千和几千的,要么就是那些高冷的牌子,要么就是全功能的后视镜,这也不是主流。经过厂商和广大用车的人民群众之间几年来回的博弈,行车记录仪价格已经固定在300-400之间,什么1080P、广角、夜视等这些行车记录仪的关键参数只要不太差就行。

    行车记录仪能被360、小蚁、乐视看中,并不是部分互联网娱评家所说的它是车联网的风口,而是因为有量,就像他们以及他们的母公司做手机一样。他们推出行车记录仪,把包含各类配件的价格就定在300-400之间,某种程度上这几大互联网巨头的定价影响了整个行车记录仪的价格。没办法要追求快速上量,价格自然不会定得过高。据了解,360行车记录仪上市以来已经销售了70多万台,这样的量已经相当于一个中等规模的行车记录仪厂商全年十几款产品的量了。

    在行车记录仪上,很多厂商不是想着把关键的影像部分做好,却花心思整些多余的功能:社交分享、停车监控、ADAS、电子狗。为了差异化,行车记录仪厂商不是没用心。像社交分享就是一例,看起来挺好的,考虑开车这个特殊场景下的“无聊”需求,但是如果脱离了安全,为分享而分享将是要命的。并且开车途中真正能分享的东西能有多少了呢?频次太低,也就失去了激活用户的吸引力。停车监控应对的是车辆被人为破坏,如果只是装了单摄像头的行车记录仪,就很难监控到,如果装四个摄像头,价格又上去了,去监控那千年难遇一次的事件,显得不划算。ADAS乱报、不准已经被很多用户吐槽。至于电子狗,很多用户说车内导航上有,手机上有,多余了。

    行车记录仪,看得见的市场,赚不到的钱。在基国,法治水平不能一日上升,道德素养非一日能养成,道路交通环境无法一日改善,行车记录仪就有大市场,这个需求会从单车一台的普及程度到一车多台发展。它注定是个安静、低调、单纯的产品,附加值不高,自然价格上不去,相反还有下降的空间,要做好只能靠量,靠量,靠量。

360全景、手机舒适掌控,市场向好

    360全景在融合了行车记录仪的功能后,2016年市场大为好转。四个方位无死角记录,相比单路的行车记录仪监控更到位,尽管价格相对较高,安装比较复杂,但不妨碍一部分想要行车安全的用户安装。360全景很有可能是作为行车记录仪高端的部分存在,市场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手机舒适掌控,关于这个产品有很多不同的名称,有厂商在推广时称是把汽车装进手机。说的是手机对汽车的控制。包括监控、防盗、定位、汽车启动、升窗、空调预冷(预热)等。过去是以监控、防盗作为重点,而今结合南北气温差异,把车辆空调的预冷(预热)作为核心卖点。所有这一切功能的控制都是透过专属手机APP实现的,比较方便、实用。车机产品作为进入4S店的大宗电子产品存在销量、利润下滑的趋势,手机舒适掌控将一定程度取代它成为4S店采购的重要项目。



靠政策驱动,胎压监测

    胎压监测的作用顾名思义,就是监测胎压用的,车辆四轮的胎压过高或过低,都能透过这个设备实现监测与报警,让开车人提前采取干预措施,避免意外发生。对于车辆胎压的变化,有经验的老司机驾驶时有可能根据轮胎跑偏、些微的不平衡能感知到,大部分的小白司机基本是没啥感觉的,所以作为仪器的胎压监测是有它存在的价值的。胎压监测本质上只能监测胎压,是否产生爆胎或其他事故胎压监测是预报不了的。

    汽车行驶全靠四个轮子,轮胎是非常重要的,轮胎的正常与否将直接关系到车辆与人身的安全。事实上,这么多年来,轮胎本身的安全性越来越高,防爆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安全指标。虽然每年新闻都会报道一些因为轮胎突然爆裂引发的交通事故,也一定程度引起了开车人的警觉,买一套胎压监测系统来监测轮胎胎压是否正常,但并不足以催化这个市场。

    受下半年政府出台的出厂新车强制安装法规的利好消息刺激,胎压监测终于开始扬眉吐气,一批胎压监测的牌子浮出水面,一下子获得了新生,有理由相信,胎压监测会有一波大的行情。但较低的市场门槛,不高的总价会让这个产品很容易陷入窘境,车载行业类似的例子真是不少。

跨界产品,智能后视镜

    作为跨界产品,智能后视镜从2015年年初开始成为行业热门,2016年达到顶峰,然后急转直下。除开行车记录仪式的镜子,全功能的后视镜出货量整个行业并不大,每月能上万的厂家很少(和车机上万是起步量完全没得比),大部分集中在1000到5000台之间,想上上不去。之前某家那种3万台的神话早就已经破灭,和后面那些以它为标杆的厂家而今并没有多少差别了。

    有预测,后视镜的崛起将让原车屏升级、车机颤抖。可事实上,它的销量只让下了大注的厂商失望。它的不破坏原车、跨界整合导航、行车记录仪等优势并没有发挥出来。因为用户体验不佳,很多用户因为终端的强力推荐安装了后视镜,过一段时间后发现还是车机好,使用更方便,不会脖子疼。

    这种差异的拉平主要表现在产品的功能上。后视镜开始起量的时候,少数厂家凭借先发优势,在导航地图、屏幕尺寸、语音等方面表现出一些差异化,获得了非常好的产品溢价。而今看一遍后视镜圈,主流都是8寸或以上的大屏,一水的高德车机版地图,配合某家的语音,3G流量卡成为标配。

    可能接下来厂商之间会在流量上做一些营销文章,3G因为联通的缘故,有些余地可以操作,这也是为什么不少厂家撇开第三方直接找联通合作的原因。4G显然门槛要高很多,运营商不放开,厂商没有操作的机会。下半年虽然很多厂家哭着喊着上4G,但到底如何还需观察。

    相比来说,后视镜的联网化要比车机做得好的多,这里面是有故事可以讲一讲的。透过后视镜这个载体,车是联了网的,那些拥有一定用户基数的厂商是能够借势车联网东风的。大屏车机经过百变的“摧残”,价格坠落,同样是大屏,大屏后视镜出货价比大屏车机要高不少,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下半年这样的倒挂将不复存在,后视镜开打价格战势在必行。在一个没有多少体量支撑的市场,很多没有量的厂商将不得不退出,有一定量的厂商也不会太好过。

    还是2015年总结的那句话,做好安全电子产品,多密切关注政策,多研究与行车安全相关的交通事故。

推荐阅读:汽车电子企业转向,行业展览现分水岭

更多精彩讨论请点击:http://bbs.carcav.com/read-htm-tid-1050968.html
      本网所有内容,未经注明,版权一律归中国汽车影音网(CarCAV.com)所有
      欢迎转载或引用本网所载内容,但请注明来源于CarCAV.com,否则依法追究相关责任
    ------分隔线----------------------------
    中国汽车影音网微信公众号

    改装案例库进入>>

    附近专业改装店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