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L5数字化座舱及未来驾驶座舱人机交互趋势
- 2015-09-08 15:55
- 来源:CarCAV.com
- 作者:CarCAV
- 责任编辑:CarCAV
9月1日,在AutoAPP高峰论坛第九期会议上,
上海荣乐汽车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钱康荣现场和在座的各位分享了红旗L5国宾车数字化座舱应用实例及未来驾驶座舱人机交互趋势。
上海荣乐汽车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 钱康荣
钱总首先展示了红旗L5国宾车的内饰,红旗L5国宾车在2012年就实现了全液晶的仪表和全液晶的中控触摸。红旗L5国宾车做了5个大屏的显示以及两块小屏的显示,一共有7块液晶屏,把传统与科技的完美结合一起。红旗L5国宾车前中控的触摸屏把娱乐和车身控制完美的结合在一起,目前为止把车身功能控制放在触摸屏上而且投放市场的只有红旗L5国宾车。红旗L5国宾车的仪表非常有意思,仪表是中置式的而不是在方向盘的前面,这是红旗L5国宾车做的一个新的尝试,把仪表和娱乐导航的信息整合起来放到仪表屏里。业内人士一直很反对这样的做法,因为一个是安全部件,一个是车载部件,它的信息是不能融合的,但事实证明,融合的体验感非常好。红旗L5国宾车只有四个物理按键,其他都是全部虚拟按键所替代,可靠性和安全性完全可以媲美物理按键。
红旗L5国宾车仪表是全液晶的仪表,红旗的开机画面非常有意思,是一个双环龙的环绕,具有非常强现代感和动画感,同时红旗L5国宾车仪表3D化。红旗马上要生产SUV车型,这有可能成为我国最贵的SUV,而且将会生产有一部分防弹的SUV,可以直接开到前线。
提到对未来人机交互交互系统的一些想法。钱总用五个“智能”进行讲解,智能操控、智能显示(智能显示跟HUV并列在一起)、智能行车辅助(把ADAS和360的环视结合在一起)、智能联网、智能识别。钱总觉得智能识别非常值得尝试,通过指纹的识别、脸部的识别还有眼睛的识别,以后开车钥匙都可以免了。分析完五个“智能”钱总又提出了人机交互系统的“三化”,智能化、类聚化、虚拟化。其中虚拟化有两个发展的方向,一个是多屏化,还有一个就是一屏化,一屏打天下。
钱总强调智能化应当要重视虚实结合,就是AR技术。VR大家都很熟悉,就是虚拟现实。AR是什么呢,是增强现实,通俗理解就是虚实结合。下一代的手机也必将朝着虚实结合的方向发展。下一代手机有可能就是透明手机,手机非常有可能真正实现透明化。对于汽车来说车里面很大一部分的面积就是玻璃,车里6块玻璃,甚至有8块玻璃。这些玻璃将成为虚拟现实的屏幕,仪表和中控的信息直接在挡风玻璃上进行贴合性的显示。车机交互系统将面临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不论是发展多屏还是单屏,我们不得不考虑安全性的问题。所谓安全性问题就是我上了一个系统是影响安全还是提高安全,而不仅仅是给用户带来科技体验和便捷性操作。最佳的安全是让人的眼睛不要离开你的前方安全的视野角度。例如稍微瞄了一下蓝牙按键,前方忽然出现一台车,就得刹车了,这里面还体现一个科技的问题,就是主动安全的问题,如果有前方预警的话就能避免很多意外发生。所以ADAS里的一些安全的技术可以发展起来,比如前防撞等等。这里面体现一个智能化,就是前挡风玻璃这一块,比如导航信息,现在都是靠看
导航地图的指示图标和听语音导航指示行车,发展到下一步,前挡风玻璃将成为虚拟现实的屏幕,在转弯的时候,导航的转弯指示箭头直接贴合在路面的行车道,直接引导车辆左转、右转。导航的指示箭头贴合在路面上,这个技术太安全了。因为我们视野就在前挡风玻璃,我们不需要看仪表屏也不需要看中控屏,这将是上海荣乐汽车电子有限公司下一步要重点发展的一个技术。
谷歌的二代眼镜用到的就是这个技术,而第一代利用的是人睛反射的系统。如今,谷歌眼镜在消费领域已经宣布退出了,但是它商用领域却取得巨大成功。在欧洲的宝马4S店将,会看到一个非常使人震惊的场面,就是所有的维修工都戴着谷歌眼镜,眼镜里面有3D图像引导维修工如何拆装各个零件,而不用再去看指导手册。负责美国军用武器生产的洛克马丁公司,所有非量产的生产工人也同样戴着谷歌眼镜,因为非量产,人为的因素太多了,这时候戴上谷歌眼镜直接贴合的进行指导如何安装部件,就能避免很多人为因素带来的问题。谷歌眼镜在医疗领域里面也得到了充分的应用,在做一些微创手术的时候,谷歌眼镜完全可以引导医生进行手术。所以谷歌眼镜目前已经在商业领域取得巨大的成功,而且目前这只是第一代的技术,还有更大的发展空间。第二代的技术就是如何把前挡风玻璃、侧挡玻璃、后挡玻璃变成我们跟驾驶有关的显示屏,提高人机交互在行车驾驶时的安全性。
最后钱总谈到人机交互的类聚化,包括两大块,一大块是车身控制,还有一块就是车联网的概念。这两块业内有的同行主张分开,有的又主张完全的融合,钱总则主张是只取其中一个。未来随着驾驶座舱人机交互发展,车上的仪表和中控等硬件会被彻底的拿掉,完全可以用我们的手机代替这些硬件,这将成为未来座舱人机交互很好的发展方向。
更多推荐阅读:4G时代的汽车体验+下一代车内交互走向
更多讨论请点击:http://bbs.carcav.com/read-htm-tid-994524.html
本网所有内容,未经注明,版权一律归中国汽车影音网(CarCAV.com)所有
欢迎转载或引用本网所载内容,但请注明来源于CarCAV.com,否则依法追究相关责任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