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看不明白 如何在智能车机市场曲径通幽处(2)

  • 2014-09-11 12:34
  • 来源:新浪博客
  • 作者:石岭
  • 责任编辑:CarCAV

三、安卓智能车机对于企业意义

  毋庸置疑,现在智能机的典型平台就是使用谷歌开发的安卓操作系统的车机,简称安卓车机。关于安卓车机的特性,已经有很多文章论述。此处以厂家企业的角度开分析,为什么要开发、生产安卓车机。

1、研发技术平台的进步,车机产品开发更多转向以软件为核心。

  这话怎么讲?功能车机的功能,是靠硬件去堆砌的。也就是,要增加一个功能,必须增加一对硬件。要设计不同形态的车机产品,往往也是硬件方面的改变。智能车机平台的出现,对于车机的设计是个革命,也就是比较彻底的将车机设计的重点,从硬件转向了软件。

  这样,企业可以在硬件平台相对固定的情况下,通过软件设计出各种功能,状态的车机产品。这里不是说车机硬件不重要。而是因为车机硬件体系经过多年的沉淀,核心部分已经相对固定,变化很少。设计新产品的思维应该要及时的从硬件为主,转向以软件为主。

  简单言之,就是智能车机平台可以更多快好省的为企业快捷开发出新产品,从而在竞争中取得优势。

2、智能车机是车联网的核心基础。

  目前智能车机的需求不旺,其实也就是因为车联网的发展和大家预期相差很多。不过反过来的事实,就是证明了智能车机是車联网的基础。車联网的发展,一定会带动智能车机的发展,最终超过功能车机。

为什么说智能车机是车联网的基础呢?

  車联网,也叫Telematics ,车载信息服务。国外兴起后,传入国内。这是一种以移动通讯,移动互联网技术为核心,结合了多种技术手段新兴行业,车机行业没有理由不置身其中。

  (1)车机是互联网和汽车之间信息交换的核心,可以看作是一个特别的gateway ,Telematics ,核心在于信息采集,处理和交换。智能车机具有强大的数据采集和处理能力,加上远程通讯能力能够将数据传输到云端,很好的起到了信息中枢的作用。这种能力,传统功能车机做不到,各种轻终端(比如OBD盒子)也很难做到位做到完美。唯有智能车机能够做到。

  (2)智能车机的开放性,平台性,使得各类TSP 的产品有了发挥的基本平台。在非智能车机时代,TSP要想开发车联网应用,最头疼的,就是如何将应用程序和各种乱七八糟的车机进行所谓的“整合”,这是非常费力,费时而且更多的时候,成了一件不可能成功的事情。很多TSP因此放弃了将APP落地于车机的想法,改而走向另一条路,将APP 落地于智能手机。但是APP 落地于智能手机,那性质就全变了,就不一定是车联网了!而是其他一个什么网的说不清了。

  好了,如果现在有了统一标准平台的智能车机,TSP们只要开发适合几个OS,比如安卓,IOS 平台运行的APP,就可以很容易的落地在车机,很多时候甚至根本不需要考虑车机的型号,厂家,品牌。可以这么说,智能车机给了广大TSP发展的铺就了最好的舞台。

  你要做一键导航吗?你要做位置服务吗?你要做跟踪,组网吗?你要增加OBD功能吗?你要加入远程监控功能吗?你要增加行车记录仪吗?你要加上电子狗吗?这些功能对于WINCE 平台的车机来说,都是很费力的,但是,在安卓车机上,很多情况下,只是个APP而已。WINCE 已经是一个被微软抛弃的技术,就像WINDOWS98 ,windows XP ,不能想象,现在的出产电脑产品会带着XP出售。同样道理,车机也不应该继续采用已经淘汰的WINCE技术来做产品。
四、智能车机的市场份额低的原因分析

  由此看来,(安卓)智能车机取代非智能车机占据多数市场份额,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但是目前市场的情况并非如此,90%以上的车机市场份额,仍然被非智能车机所占据。这和智能手机占据市场绝大多数份额的状态,形成鲜明对照。这个问题不能简单归咎为车机技术和市场的保守。里面有深层次的原因,一下相对深入的分析汽车零部件一向分为前装和后装两个市场。车机也是这样。

1、前装车联网(智能)车机市场分析:

  车机,车厂叫娱乐系统,或者中控台系统,国外叫RADIO 。可见,在汽车厂里面,观念十分的保守。不要说智能车机(车机指是带大屏幕彩色液晶显示器,为具有比较强的AV娱乐功能和导航功能的设备),就是非智能车机,前装装机率也是很低的,估计在平均在20%左右,而且分布也不均匀。

  中高端以上的车辆,车机装机率高一些,中低端车辆,前装装机率是很低的,这个市场基本上是留给后装的。就算车机装机率比较高的中高端汽车,也有很多缺陷,比如,上海通用的君威君悦,仅有最高配才有完整的导航,次高配也是仅仅有一个大屏显示器,没有视频,没有导航,更没有其他。更不要说智能导航,普通非智能车机的装机率如此,智能车机的装机率更加是接近于0了。

  在合资品牌的汽车,基本难以寻觅智能车机(或者叫车联网车机)踪迹。有些高端车(比如奥迪Q5,奔驰)等50万以上的豪车,也许原设计中是有智能车机(车联网)的配置的,但是往往是国外原装的产品,价格奇高,比如Q5 的非智能车机供货价2.8万。车联网车机是4万,高过发动机的价格,市场难以接受。再加上合资品牌中,中外双方对车联网产品(用户群)控制权的争夺,短期难以分出胜负,要想出现前装标配的智能(车联网)车机,依笔者之见,5年内都不大可能,尤其是中低端的车型。

  再来看希望比较大的内资品牌,最走在前面的是上汽Inkanet 车联网服务系统。从2010年荣威350 上市开始,便搭载这个系统,数年来不断完善,据说积累的十多万的车户用户。其他,还有长安汽车的in call (北京远特提供服务)以及广汽自主的Telematics,但是总的来说,水平不高,粘性不强,续费率低,搞捆绑销售获得用户,是车厂TSP 产品的通病。因为绝大部分内资汽车厂的技术水平和素质是比较低的。能将汽车造出来就已经是用尽了全力,再在Telematics上图谋,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自己搞不成,交给供应商搞,又心有不甘。这是车厂TSP矛盾的真实写照。自主品牌的汽车,大部分是中低端10万元以内级别的车,而智能(车联网)车机的整体成本(硬件+通讯+服务)费用较高,这无疑也是个很重要的因素。

总结一下:
合资品牌:纠结于是中方主导还是外方主导,以及高昂的成本;
内置品牌:则纠结于自己搞还是交给供应商做。同时中低端车对成本的要求更高;

  这样使得我们无法看好前装TSP发展,由此指望车厂大量的上马智能(车联网)车机,短期也不是件靠谱的事。

2、后装智能(车联网)车机市场分析

  前面已经提到,每年5-600万台的车机,90%以上都是非智能车机。带有远程通讯功能的智能(车联网)更是难觅踪迹。后装市场,是汽车电子信息产品另一片战场。后装和前装的关系一般体现在两个方面:

  (1)弥补前装功能的不足,比如,前装由于成本和配置的原因每一款车型都有高中若干个配置,尤其体现在车载电子信息设备上。很多低配车往往只有个简单普通的CD收音机,有些高端车虽然带有一个大屏幕,但是缺少导航等功能,这就给后装留下了改装和加装的空间。

  (2)某些比较先进的技术,可能初期并不成熟,讲究可靠性的汽车前装一般不会轻易在量产的汽车上安装这些设备,这也给了后装一个填补空间的机会。因此,后装和前装的关系,错综复杂。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先进和落后,品质好与差,价格高与贵的关系。

  同样,车联网既有车厂主导的前装,也有社会力量主导的避开车厂的后装。体现在车载设备上,后装的智能汽车终端,往往有更大的发挥空间。但是,由于整体上的車联网市场未能启动,相应的智能车载终端总量也不多。反过来,由于智能车载终端的保有量太低,也使得车辆网应用无法落地在车上,这就是古老的“鸡和鸡蛋”的故事在车联网行业的生动写照。

  我们可以这样设想,如果目前,我们每年1800万的汽车,50% 安装了标准化的(比如安卓)操作系统,这样,广大的TSP 就可以只关心做好自己的APP运营服务而无需考虑终端。但是现在情况相反。很多TSP不得不将手机作为车联网APP的终端来落地。但是不得不遗憾的说,这犯了根本性的错误,手机是不宜作为车联网车载终端使用的。这个问题很多人还是有很多模糊认识。此处不再赘述。可以参考本人另外的文章(车云网上有)。


推荐阅读:菲翔四团盛情来袭 9月15日稀缺开售
更多推荐阅读:http://bbs.carcav.com/read-htm-tid-917369.html
    本网所有内容,未经注明,版权一律归中国汽车影音网(CarCAV.com)所有
    欢迎转载或引用本网所载内容,但请注明来源于CarCAV.com,否则依法追究相关责任
------分隔线----------------------------
中国汽车影音网微信公众号

改装案例库进入>>

附近专业改装店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