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驾驶产业链分析,ADAS需先行
- 2016-03-18 11:20
- 来源:东软汽车主动安全
- 作者:长城证券
- 责任编辑:CarCAV振勇
要点:
■ ADAS市场空间大,处爆发期前夜:高级驾驶辅助系统(简称ADAS)利用传感器、算法和执行层实现辅助驾驶功能,大幅提升驾驶安全和舒适度,它是实现无人驾驶的基础。未来市场规模巨大,原因如下:
1) 实现无人驾驶需先普及ADAS:按照美国NHTSA对智能驾驶阶段划分,L0-L2阶段的实现主要依赖ADAS普及,是实现L3、L4的基础。
2) ADAS国内外渗透率均低,上升空间大:欧美日汽车发达国家ADAS渗透率8%-12%。依据对汽车之家等配置统计,我国ADAS渗透率在2-3%。
3) ADAS普及处爆发期前夜:依据大陆集团的产品生命和ESC(电子车身稳定系统)在各国的推广路径,渗透率超过在各国的推广路径,渗透率超过在各国的推广路径,渗透率超过在各国的推广路径,渗透率超过10%后将进入快速普及期。
4) 短期催化剂:政策法规力推ADAS普及。E-NCAP、NHTSA等评级机构将更多ADAS纳入评分体系纳入评分体系(2016AEB-非机动),E-NCAP 2016年评分规则调整将使更多ADAS成标配。C-NCAP2018年将AEB纳入评分体系。
1. 发展趋势
◆ ADAS产业从硬件到软的发展路径:ADAS由感知层、认与判断和执行层三大部分组成。各部分对应不同的软硬件,L0-L2以雷达、摄像头等传感器硬件成本占比最大,L3-L4以算法、软件将成为ADAS系统主导。ADAS产业遵循前期以硬件为主导,后期软件居上的发展路径。
◆ 中国ADAS产业迎来重大发展机遇:我国ADAS产业虽在技术上落后,但仍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1)商用车或率先受益ADAS:我国商用车市场规模远大于其他国家;我商用车以自主品牌占绝对主体,供应系更开放,易于接纳国内ADAS供应商;商用车车体大,安全隐患多且多数使用环境封闭易于ADAS 推广。2)自主乘用车企积极拥抱无人驾驶:十大自主车企均有明确的无人驾驶发展规划,且自主车企已开始与国内ADAS相关企业展开合作。3)外延并购风起:传统零部件上市公司具备资 零部件上市公司具备资 零部件上市公司具备资零部件上市公司具备资 零部件上市公司具备资金、OEM资源, 且具备转型升级需求,而部分ADAS企业具备核心技术,但缺乏资金和前装入口,外延并购将是未来主流模式。
◆ ADAS正经历从单一功能向多集成的趋势:驾驶辅助系统发源于两个技术基础:一是底盘控制技术 ,在刹车控制、转向控制和牵引力技术上发展出ABS、ESC、EPS等,二是基于雷达传感器的各类预警功能,如车道偏离预警、前方碰撞预警。高级驾驶辅助系统则是利用两个技术的融合,先形成单一功能的辅助系统,如ACC、LKA和自动泊车。随着传感器融合和计算能力的提升ADAS功能将进一步集成,形成城市交通AEB、城镇交通AEB等。之后将达到特定环境下的自动驾驶,如高速公路自动驾驶,最终实现全自动驾驶。
◆ ADAS系统使汽车具备了一定自动和智能化:各类传感器担当了汽车视觉、听觉和触觉的角色,成为汽车感知周围环境的通道。随着计算和芯片技术的发展,汽车具备处理大量传感器信息的能力,汽车开始认知、识别周围环境,并能够自主判断,实现自动刹车、加速和转向。
2. ADAS市场究竟广阔
2.1 ADAS是实现无人驾驶的基础
◆ 无人驾驶是汽车工业和自动技术的终极目标:汽车作为主要的出行工具,提供极大便利,但随着汽车保有量增加,交通拥堵、汽车使用率低以及交通安全事故逐渐成为影响汽车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据统计,全球每年因汽车交通事故死亡125万人,经济损失更为巨大,而90%的交通事故是由人失误导致。因汽车保有量大导致拥堵、资源浪费更是各大城市普遍遇到问题。更安全、高效一直是百年汽车工业追求的目标,汽车智能化提升,最终实现无人驾驶将极大改善汽车在安全、效率和能源浪费的状况。
◆ 无人驾驶的实现需要多产业配合,大规模量或在2025年后:汽车是交通体系一部分,无人驾驶汽车不仅依靠本身智能化的提升,同时也依赖整体智能城市交通系统的配合,如智慧交通体系、智能停车场。无人驾驶汽车涉及产业多,从电子元器件、传感器、算法芯片、通信技术到云计算,而各产业链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因此,无人驾驶大规模量产仍需时日,至少在2025年以后。
◆ ADAS是实现无人驾驶的前提:美国高速公路管理局(简称HTSA)将无人驾驶汽车的实现划分为5个阶段:依次从完全不具备自动驾驶功能汽车到完全自动驾驶汽车。L0-L2阶段,主要以ADAS普及为主,从L0阶段的预警类ADAS,到单一功能自动的定速巡航,自紧急刹车再到多功能ADAS集成的L2。L2-L3 -L4阶段,ADAS需借助车联网技术(V2X)、云计算等技术实现L3,并最终实现L4。
2.2 ADAS国内外渗透率低,处爆期发前夜
◆ 欧美日发达国家ADAS渗透率不高:由于当ADAS成本仍然偏高,即使在欧美日等汽车工业发达国家,ADAS渗透率也不高,主要装配在奔驰、宝马等豪华品牌汽车上。依据高盛判断,2015年欧美日三地具备L2+L1级别的车辆占新销量比例也仅在8%-12%之间。
推荐阅读:
越来越被注重的主动安全 2016年ADAS走势分析
更多讨论请点击:
http://bbs.carcav.com/read-htm-tid-1014981.html
本网所有内容,未经注明,版权一律归中国汽车影音网(CarCAV.com)所有
欢迎转载或引用本网所载内容,但请注明来源于CarCAV.com,否则依法追究相关责任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