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驾驶产业链分析,ADAS需先行(6)
- 2016-03-18 11:20
- 来源:东软汽车主动安全
- 作者:长城证券
- 责任编辑:CarCAV振勇
通过外延式并购进入ADAS产业将是我国企业的主流发展模式:首先,我国大多数汽车零部件OEM企业在ADAS的技术基础比较薄弱,靠内生性发展需要投入时间和资源成本。受益我国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已经培育了一批 源成本。受益我国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已经培育了一批 源成本。受益我国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我国已经培育了一批具备资金实力的零部件OEM企业。汽车自动化风潮已来,而汽车市场进入微增阶段,这类企业本身具备转型动力,外延式并购需求强烈。其次,国内一部分软件、算法企业已经具备研发和生产预警类单一功能的ADAS。但这类企业规模较小,研发资金不足,且难以进入车企的供应体系。这类企业同样希望借助汽车零部件OEM的前装平台和研发资金。近期,不断零部件上市公司通过并购的方式进入ADAS产业,掀起产业并购的浪潮。未来此类产业并购仍将继续,成为我国 掀起产业并购的浪潮。未来此类仍将继续,成为我国 掀起产业并购的浪潮。未来此类仍将继续,成为我国ADAS发展的主流模式。
◆ 我国ADAS系统将率先在商用车领域普及:主要依据如下:
“远离大
货车!”亟待改善:商用车(卡车\客车)车身庞大,视野盲区范围大,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将是ADAS 率先大显身手的领域。商用车尤其是货车引起的交通事故一直占我国交较大比重。公安部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货车事故的万车事故率为19.58(平均一万辆货车,一年中会闯19.58次祸)。比同期全国道路交通事故的万车率要高出30%。在2008到2012年间,营运货车以全国机动车7.8%的保有量,制造了28.0%的致命交通事故。
因此,商用车领域急需ADAS系统提升安全性,通过增加摄像头、雷达传感器等减少驾驶盲区,增加疲劳预警等ADAS能大幅提升商用车的安全性,减少交通事故。
商用车在零配件供应体系上更为开放,国产ADAS更容易进入其供应体系。两个原因:1)不同于乘用车市场,我国商用车没有走合资换技术的路线,而是自主研发为主,最终形成了以自品牌占绝对体的局面。国内商用车更具备本土化特色,在经营和管理上具备主导权,零部件采购上倾向于国内自主零部件企业。因此,相对于乘用车的ADAS供应垄断,商用车供应体系更容易进入。
2)我国商用车市场规模庞大,无论客车、中重卡等在保有和销量上均居世界前列,而国内商用车在使环境、法规等与国外存在明显的差异,国内零部件企业更了解车企需求,同时具备成本优势,这都导致了国内商用车对自主零部件业的依赖。
商用车,尤其是公交车、工程机械用车等车使用环境相对封闭,路径固定有利于ADAS系统推广。
◆ 自主乘用车企发展动驾驶热情高,对国内ADAS企业更开放
自主车企积极参与自动驾驶:自主车企在动驾驶布局热情高涨,主流十家自主集团均涉足该领域,其中北汽将在今年的京国际车展上,推出一款可供试乘试驾的无人驶产品,长安研发汽车将由
重庆开往
北京参加展。
自主车企供应体系相对开放,利于国内ADAS企业发展:目前国内部分ADAS企业已经进入其供应体系,或开展产品发协议,如亚太股份已经和奇瑞、北汽分别签署共同开发智能汽车的战略合作协议。这都体现了自主车企对国内 ADAS企业积极开发的态度。相对于合资车企供应体系高门槛,我们相信,未来将有更多的ADAS企业进入自主车企前装领域。
推荐阅读:
越来越被注重的主动安全 2016年ADAS走势分析
更多讨论请点击:
http://bbs.carcav.com/read-htm-tid-1014981.html
本网所有内容,未经注明,版权一律归中国汽车影音网(CarCAV.com)所有
欢迎转载或引用本网所载内容,但请注明来源于CarCAV.com,否则依法追究相关责任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