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互联网地图战事悄然升级
搜索巨头谷歌在华正悄悄地做“军备升级”———半个月内两度升级本地地图搜索,这是被视为用户黏性最高的本地搜索服务,也是无论哪个在本土市场开展服务的搜索引擎服务商都必备的本地化服务之一。
与美国本土的谷歌地图服务不同,谷歌在华地图搜索服务此前只提供了普通地图模式和地表地形模式,而前者还有更复杂的卫星影像模式、街景模式和实时交通流量模式。这些不同的模式都是需要大量本地城市的基础数据作支撑,没有本地化的数据也就没有更高级的服务,所以从服务的模式也可以看得出谷歌在华的本地化程度。
值得注意的是,8月下旬至今的短短半个月时间内,谷歌中国地图已经悄悄升级了两次,增加了卫星影像模式,并为北京和上海两个城市的地图提供了实时交通流量模式。在实时交通流量模式中,路段会以红、黄、绿、灰四种颜色表示路段的交通流量状况,红色代表阻塞,黄色代表拥挤,绿色代表通畅,灰色代表数据不全无法判断。而这些道路交通流量信息来自几个途径,包括道路监控头、汽车和出租车的反馈信息等。
至此,谷歌中国地图与美国地图的技术差距只剩下“街景模式”了,谷歌在美国本土是雇用了大批量的专用车队到街上拍摄街头实景的,从而建立起“街景模式”的街景照片数据库,但在中国谷歌还没有走到这一步。
谷歌中国地图产品经理林裕宽向记者表示,诸如交通流量等本地数据都需要由合作伙伴收集,并经过有关管理部门的审核,然后才能应用到谷歌地图之上。“街景模式”会选择在适当的时机向中国用户提供。林裕宽认为,谷歌地图是一个广泛的地理信息平台的概念,在上面能搜索餐饮、路线、公交等一系列的生活信息,谷歌对其十分重视。
事实上,不仅谷歌,中国的很多互联网公司都正意识到互联网地图服务的重要性,并纷纷在互联网地图上投入大量的资源。搜狐早在2005年便花了近千万的美元收购了在线地图服务商Go2map,现在已经发展成独立的互联网地图服务“搜狗地图”;新浪、百度等也通过与地图服务商合作来提供互联网地图查询服务;最近一个切入互联网地图服务的门户网站则是网易。
进入讨论:http://bbs.carcav.com/read.php?tid=180081&page=e&#a
[NextPage]
2、互联网地图产业链构成
如果大家细心留意上述互联网公司提供的地图服务,就会发现其实各家的地图查询服务在本质上并没有太大的区别,甚至是雷同,这是因为这些网站都使用了相同的地图数据———在他们的背后都有相同的地图服务商。
目前,国内如百度、谷歌等综合类搜索引擎以及门户网站,一般都会选择如图盟(MapABC)、图吧(Mapbar)、灵图(51ditu)等专业地图服务公司作为地图服务提供商,其中Google地图和新浪爱问地图的合作伙伴为MapABC,百度地图的服务合作伙伴为Mapbar,网易有道地图使用了51ditu的地图数据。
根据易观国际的报告显示,目前国内互联网地图服务已经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位于产业链前端的是四维图新、高德、灵图等具有测绘资质的图商,它们生产制造出来的地图,可以通过合法途径卖给那些地图网站及合作商;MapABC、Mapbar、51ditu等专业地图运营商则位于产业链的第二级;再往下的第三级则是综合搜索类网站、门户网站和行业应用网站,这些网站通过把位置信息与自己的搜索引擎或者自有内容进行整合后实现赢利。
数据显示,2007年中国互联网地图市场规模达到1.62亿元,同比2006年增长84.1%。提供给数据使用权费用增长至1.12亿,同比2006年增长97.9%。其快速增长得益于生活类搜索网站、门户网站对于平台和数据使用权的大量使用,其中来自房产、餐饮类生活搜索网站的地图服务市场需求增长最快。
易观国际的报告表明,国内互联网地图市场内主要的企业收入均来自于数据使用权费用、企业项目定制和企业地图标注三个方面;其中来自数据使用权费用方面的收入占总收入的69.1%。
预计2008年互联网地图市场规模将达3.11亿元,同比2007年增长92.0%;互联网地图市场的个人用户数量将达到3840万人,同比2007年增长82.9%。
进入讨论:http://bbs.carcav.com/read.php?tid=180081&page=e&#a
[NextPage]
3、地图服务商形成寡头
易观国际的上述研究报告还提到一点:市场竞争格局方面,2007年Mapbar、Ma鄄pABC、51ditu等在线地图服务商发展迅速,厂商之间竞争加剧,但寡头已逐渐形成,基本形成了以Mapbar、MapABC、51ditu等为代表的第一阵营。
Mapbar、MapABC、51ditu等形成的寡头效应,与其连接上下游的角色有很大关系。据业内人士介绍,上游数据测绘厂商(如四维图新等)以数据生产为主,组织庞大的人力物力,进行大量的道路采集,通过专业设备接受道路信息,并将道路信息绘制成全国的交通基本数据网;下游的地图运营商(如Mapbar等)将数据测绘厂商提供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和POI数据与搜索引擎等技术结合,并在互联网、手机、车载导航等不同平台实施应用;此外,再进行细分,还有卫星图片提供商和地方数据制造商等。
但地图基础数据采集的成本是非常高的,像四维图新的基础数据一年更新两次,每年花费数亿元左右。然而,仅有道路、桥梁的基础地理信息是远不能满足用户需求的,还需要填充大量的POI数据信息,如餐厅、超市、公交信息等这些与网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数据。而这些POI数据信息则是由Mapbar、MapABC、51ditu等在线地图服务商收集的。
获得了地图数据以后,Mapbar、MapABC、51ditu等在线地图服务商还要通过各种合作方式将数据打包“卖”出去。通常,在线地图服务商向综合搜索引擎或者门户网站提供地图数据会收取一定的授权费用,或通过项目定制的方式向后者提供数据服务,但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也有在线地图服务商打出了免费牌。
MapABC今年就率先推出了开放的API系统,它可根据用户的需要,在自己的网页上制作各种地图,而且对用户完全免费。MapABC此举的目的是希望借助免费策略更多地被酒店、旅游业网站采用,从而迅速提升自己的市场占有率。
进入讨论:http://bbs.carcav.com/read.php?tid=180081&page=e&#a
[NextPage]
4、地图数据商日子不好过
尽管互联网地图看起来很风光,但事实上处于最上游的地图数据商日子却不好过。
据了解,由于进行测绘工作会涉及到国家机密,所以一般地图的测绘资质都是需要严格控制的,也就需要得到国家的批准。目前国内具有测绘资质、有能力制造电子地图的厂商仅有11家:北京四维图新导航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北京灵图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市凯立德计算机系统技术有限公司、易图通科技(北京)有限公司、高德软件有限公司、北京长地友好制图技术有限公司、武汉武大吉奥信息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北京城际高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北京科菱航睿空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武汉立得空间信息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这些厂商或通过出售自己的地图数据盈利,也有实力较强的厂商在自己的数据资源上再开发导航引擎,先车载GPS厂商供应电子导航地图。如凯立德、灵图等厂商,提供商自己开发导航引擎,制作电子地图导航软件成品出售;四维图新则只提供地图数据,既供给Mapbar等互联网地图服务商使用,也供应给GPS厂商使用。
但事实上,在车载GPS、手机GPS等市场上,广泛使用盗版地图的“山寨”产品使地图数据商日子难过。据了解,目前市面上销售的GPS产品主要成本构成是ARM处理器、GPS模块和液晶屏幕,而除了这些“摸得着”的成本,最大的成本是导航电子地图。但“摸得着”的硬件成本在市场上已经非常透明,品牌GPS产品和“山寨机”唯一的成本差异只在导航电子地图上。而“山寨机”几乎安装的都是盗版电子地图,成本是零,也不用做售后服务,致使GPS产品的价格战越演越激烈。
业内人士介绍,GPS产品的核心是导航电子地图,而电子地图测绘是个资本密集、技术密集、劳动力密集的特殊行业,瑞图万方、高德等一些企业表示光维护每年就要花费上亿元,这对导航电子地图企业的资金供应能力是个重大的考验。所以,拿到制作资质的企业未必都有能力去生产导航地图。而目前市场上能提供导航电子地图的只有瑞图万方、高德、四维、灵图、城际通、凯立德等6家企业。
进入讨论:http://bbs.carcav.com/read.php?tid=180081&page=e&#a
[NextPage]
官方微信开通 ![]() 打开微信扫一扫 |